中國城鎮供熱協會


                                              編者按

                                              雙碳目標下,供熱企業如何做好節能減排增效工作?“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將陸續推出名企管理經驗與大家分享,案例均來自《中國城鎮供熱發展報告2021》。


                                              名企案例




                                              站在新歷史起點上,青島能源熱電有限公司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區域協同現代供熱體系,加快供熱機制化創新、提高科技支撐能力,深化能源管理體系建設,通過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等引領作用,提高運行和監控水平,逐步構建形成高效、環保、低碳的“智慧供熱”系統,實現供熱綠色發展。


                                              01

                                              堅持優化熱源配置為抓手,加快能源結構轉型升級


                                              (1)實施天然氣、生物質、空氣源等多種清潔能源組合式發展戰略

                                              公司先后建成2臺58MW、1臺29MW、3臺14MW天然氣熱水鍋爐,1臺10t/h天然氣蒸汽鍋爐,充分利用天然氣靈活性優勢實施供熱,進一步優化運行方式,150t/h生物質鍋爐熱電聯產項目、46MW生物質鍋爐項目等一系列項目先后投運,使得公司在清潔能源應用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逐步改變以燃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在新舊動能轉換工作上初見成效。


                                              (2)充分發揮熱源聯網優勢,遵循熱源“一盤棋”的思路

                                              采用多熱源聯合運行技術形成供熱環網,利用下屬熱電聯產單位的成本優勢,實現公司內部4家區域鍋爐房單位聯網運行,聯網供熱面積覆蓋421萬㎡。同時,還完成了下屬2家單位與華電高溫水聯網運行,供熱安全保障能力、熱源利用率進一步提高,有效降低了供熱運行成本。


                                              (3)優化現有燃煤熱源,提高熱源綜合利用率

                                              公司通過熱源匹配能力評估和開展能效診斷活動,先后投入資金5000萬元,完成了下屬6個單位共13臺鍋爐提效改造,通過改造后鍋爐效率大大提高,平均鍋爐效率提高2%。加大了余熱回收利用,結合環保提標和超低排放改造,創新性的實施了鍋爐余熱回收加消白煙項目,引入燃氣熱泵技術。這些技改項目的實施將節能和環保有機結合,實現節能與環保雙贏。累計加裝余熱回收共計23臺,最大余熱回收能力36.5萬GJ,年節約標煤1.2萬t。


                                              02

                                              堅持推進智慧供熱建設,實現供熱全領域節能


                                              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熱源、熱力站、管網、熱用戶等能效系統的信息化,提升了公司原有智慧供熱發展等級。


                                              (1)加強大數據管理和應用

                                              加強各環節能耗數據的采集、管理和應用,建立完善能源基礎數據庫。公司已實現所有熱力站無人值守運行。在該系統基礎上進行整合,搭建起公司的綜合能源管理平臺,包括熱力站監控系統,熱力站視頻系統,熱源DCS系統,遠程抄表系統,氣象信息系統、視頻系統、報警系統。


                                              (2)建設智慧供熱云平臺

                                              深度利用熱源到用戶全鏈條大數據分析,將熱力站PVSS數據、熱源DCS數據、分戶計量、地理信息數據等13個系統的生產數據整合到智慧供熱云平臺,從熱源廠到住戶采集全熱網生產運行和服務類數據,形成供熱大數據的云平臺服務。通過對生產數據進行人工智能分析,計算出熱能輸送過程分配情況、損失情況、需求情況、異常情況,指導供熱生產。


                                              03

                                              堅持提升基礎管理,筑牢企業發展根基


                                              (1)嚴控煤炭輸入管理

                                              公司以保障煤炭供應為重點,以計劃落實為關鍵,以合理采購、控數量、抓質量為重點,加強煤炭采購計劃。開展煤炭質量及煤管檢查工作,貫徹“源頭抓起”要求,成立多部門聯合的監察工作組對進煤流程及煤炭質量進行抽查,與各單位煤炭化驗結果對比,杜絕煤炭化驗指標不準、摻配不勻、摻雜煤泥等情況,提高煤炭輸入質量,確保各項指標符合生產運行和環保要求,同時,公司細化了煤種使用標準,按照“一爐一煤”的思路,按爐型供煤。


                                              (2)建立公司統計體系

                                              公司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優化建立了統計體系。明確了統計人員職責、指標概念、取數計量表計位置和名稱、統計流程、統計時段,統一了計算方法。公司下屬16家分子公司全年每天上報生產日報表,定期上報周報、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根據供熱運行情況分析指標變化原因,并通過OA辦公系統公示前一天生產數據,通過公示和橫向、縱向對比,使各單位對各自生產運行水平有了充分的掌握。生產統計板塊數據分析共計23大類重點指標,細化小指標上百余項,重點指標每項樹立標桿值,統一進行對標和排序。


                                              (3)加強節能監測

                                              定期開展鍋爐能效測試,熱力站阻力測試、二次管網流量測試、循環泵效率測試等工作。從2018年至今,公司層面完成重大節能監測50余次。通過現場采集數據,對重點設備進行分析,確定運行效率。同時,還根據測試結果查找分析能量損失的主要因素,并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意見,對供熱運行和技術改造提供數據支持,降低生產成本,促進節能運行。


                                              (4)加強能源計量管理工作

                                              按照《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能源計量審查規范》等的要求,配備合理的能源計量器具,完善測量體系,建立全套計量檔案,實現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能耗實時監測、平臺整合再提升。對能源輸送、分配、使用各環節進行集中計量監控管理。


                                              (5)確定公司“管網平衡雙調試周”

                                              每年12月1日-15日定為“管網平衡雙調試周”,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管網平衡系統調試,細化調試數據參數,制定統一標準的測試表格,通過調試實現室內溫度“限高提低”目標,加強各站點對管網平衡工作的重視。自2017年構建統計體系之后,熱力站電耗實現了4連降。


                                              04

                                              堅持新技術推廣,以點帶面成效顯著

                                              (1)推進物聯網技術應用,實現二次管網平衡調節。

                                              對部分供熱難點區域,增加樓棟二次網回水電動調節閥和室內溫度傳感器室,通過大數據分析二次網回水溫度,輔助室內溫度傳感器進行反饋調節,最終構建完善以熱力站為基本單元的能耗與服務管控網絡體系,實現廠網聯動、按需供熱,利用現有資源做到產熱最優并降低生產成本。經測算,2019-2020供暖季耗熱量同比降低10.8%,耗電量同比降低9.7%。


                                              (2)優化供熱分戶計量數據采集系統

                                              公司居民分戶計量用戶9.66萬戶,共計916萬㎡。為了強化供熱計量管理,在已有的供熱熱計量硬件設備和采集系統的基礎上,開發上位機軟件并升級版本,實現居民用戶計量數據的實時監測、可視化展示、歷史數據查詢、竊熱住戶分析、水力平衡分析、能耗統計分析、大數據智能分析等功能,實現二次管網供熱系統經濟節能、安全可靠運行,平臺模塊功能滿足熱力個性化的需求,提高運行人員的工作效率。


                                              (3)建立室溫采集系統

                                              通過在居民用戶家中安裝室溫采集器,以樓宇為單位,平均分布在邊戶、中戶、頂樓和底樓,做到平均覆蓋樓層,充分代表樓宇各個戶型。云平臺則由部署在云端服務器上實時溫度檢測系統和大數據運算系統組成,并通過電腦和手機可以隨時查看具體溫度參數。對供暖數據進行采集、傳輸,有利于第一時間發現供熱問題,督促各熱力站及時整改,確保節能高效、達標供熱。


                                              (4)建立能耗采集管理系統

                                              將公司市區共計541個熱力站利用原有熱量表及各安裝一套智能電表、水表,采用webAPI的方式與公司PVSS系統對接,實現公司市區所有熱力站耗熱、耗水、耗電數據統一采集,單耗指標直接在線生成。實現對現場用能狀況的統一監視、測量、記錄以及遠程控制,并與其他能耗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形成一個智能化數據管理體系。


                                              05

                                              堅持問題導向,查漏補缺求突破

                                              一是開展供熱管網現狀評估活動,引進防腐層測漏技術和管道機器人技術,對公司50km高溫水管網的防腐層進行檢測;利用管道機器人對1.75km高溫水管網的情況進行探測,對重要部位進行驗證修復。二是開展“我的區域我負責”管網保溫專題活動,全面整治管網、閥門未保溫問題,消除節能降耗管理盲區,按照“三個全面”(全面動員、全面排查、全面整改)的工作要求,對“站、室、井”進行了全面整治,包含細微處保溫完善總里程達10km,閥門5700余個。三是開展“三年攻堅,解決室溫不達標問題大行動”,為切實解決供熱用戶溫度不達標的難點問題,通過“設備優化、運行調節、管網平衡、清堵除垢、分戶改造或多措并舉綜合治理”等手段,供熱達標率、用戶滿意率有了明顯提升,熱線數量和退費等情況大幅下降。四是實施老舊管網改造,包括超過使用年限的老舊管網和存在安全隱患的區域。2018年至今,累計完成老舊管網改造35km,通過老舊管網的改造,減少管網事故率,降低安全隱患,提高供熱效果,網損指標持續降低。經統計,2019年全公司管網泄漏次數同比2018年下降50.88%,2019年高溫水管損比2018年下降0.64%,蒸汽網管損比2018年下降0.5%。


                                              另外,公司還通過一系列節能管理活動來提高供熱水平,如能效對標、清潔生產審核、能源審計等,對供熱生產過程的數據進行研判和診斷,找出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原因,提出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廢物產生的方案,查找在工藝技術、管理方面的差距和薄弱環節,以此作為技術改造、設備維護保養的依據。同時,與國內領先企業、行業最優企業之間進行能效對標,學習優秀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技術方法,持續改進。


                                              18周岁以下禁止观看的黄-1000部禁片大全免费毛片-99视频10精品视频在线观看-99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